亚洲体育博彩平台

译著《转变中的中镇》
日期:2024-11-25 21:38来源: 作者:

〔美〕罗伯特·S.林德、海伦·梅里尔·林德:《转变中的中镇:一项文化冲突研究》,梁文静、王晓燕、高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4年10月。


专家推荐语

有关中镇的前一本书获得了广泛关注是因为读者认为它是对典型美国社区生活的描述,后一本书则确保了这个位于美国中部以本地出生的白人为主的基督教小城市,能够在这些方面继续让人们进行了解而因此值得后续研究。

——詹姆斯·J. 康诺利

如果只推选一项美国学人研究美国社区的民族志,那么几无争议的是林德夫妇跨十年的两部中镇研究著作。繁荣与萧条,管理阶级与劳动阶级,乐观与忧郁,激进与保守,勤劳、节俭与消费主义,从众与个性,共同价值与特殊利益,都在一个“典型的”美国社区的冲突现实中律动。就像曾经的共识之所谓谁读到《中镇》谁就触到美国的心灵。那么我们也可以说,谁读到《转变中的中镇》,谁就触到美国的心律。

  ——高丙中


书籍简介

林德夫妇的《中镇》为1920年代美国典型工业小镇的居民生活提供了一幅独特画像,他们在十年后回到小镇,继续描画美国地方小社会的变迁轨迹,研究结果形成了《转变中的中镇》。本书接续《中镇》,仍然从经济发展、人们的谋生、住房安家、年轻人教育、休闲活动、宗教以及其他社区活动等领域,观察社区的变化。林德夫妇发现,中镇在历经了1920年代至1930年代初短暂的繁荣后,大萧条的到来使其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此他们提出了中镇社会分层的“经营阶级—工人阶级”模式,确立了典型美国地方小社会的分层形态。虽然中镇不再是“中产阶级”占据大多数并紧密团结的典型美国社区,但这一重大社会转型仍使它成为记录美国社会和文化变革的重要窗口。


作者简介

罗伯特·S.林德(Robert S. Lynd,1892-1970)和海伦·梅里尔·林德(Helen Merrell Lynd,1896-1982),夫妇二人均是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林德曾担任美国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委员,并在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社会学;海伦·林德曾在纽约莎拉劳伦斯学院任教。夫妇二人闻名于他们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美国中西部一座小城市“中镇”持续的社会研究,其成果凝结为《中镇》(1929)和《转变中的中镇》(1937)两部著作,他们的研究也使得“中镇”成为美国文化研究的重要标本。


译者简介

梁文静,北京大学人类学博士,现任教于重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王晓燕,北京大学社会学硕士。

高卉,北京大学人类学博士,石河子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序言

詹姆斯·J. 康诺利

《转变中的中镇:一项文化冲突研究》是续篇。像所有续篇一样,它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前一本书《中镇:当代美国文化研究》(1929)的广受欢迎。前一本书对印第安纳州曼西市的生活提供了超乎寻常的极具细节的描述。曼西市是美国社会看似平常的社区,当时正在工业化的推动下经历着社会变革。该书作者罗伯特· S. 林德和海伦·梅里尔·林德在社会和宗教研究所的要求之下写作了这本书,该机构由知名且富裕的洛克菲勒家族资助。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他们这个关于印第安纳州一座看似平常的小城市的研究报告却成了畅销书。该书在出版第一年就印刷了六次,并且自此以后一直在印行。一时间它受到的关注不同凡响。正如一位评论者所说:“阅读这本书的人会触摸到美国人的心灵”。历史学家和社会科学家不断引用《中镇》这本书,也不断有研究者回到中镇开展跟踪研究。林德夫妇起初对中镇的研究成果《中镇》仍旧是描述美国人生活的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

《中镇》获得成功的部分原因是林德夫妇在观察和写作上的天赋。他们沉浸在曼西市的生活当中长达18个月,这足以让他们捕捉到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细节,记录诸如汽车之类的技术带来的变革性影响以及由大规模生产的增长、消费文化的传播所产生的焦虑。林德夫妇采用稍带讽刺的写实风格,得以进行批评而不显得苛刻。这本书在很多地方呼应了那个时代有关美国小镇生活的小说,包括辛克莱·刘易斯最有名的尖刻讽刺小说《大街》(1920)、《巴比特》(1922),但没有那么恶毒。这一特点让《中镇》读起来令人惬意。读者会对引人入胜的细节、精挑细选的统计数据、得到仔细描绘的日常经验发生兴趣,而很容易忽视这本书所包含的巧妙批评。

《转变中的中镇》绝大部分内容可以看作对最初那本书《中镇》所确定的主题和模式的更新。林德夫妇把《中镇》安排为六个部分,每部分专注于社区经验的一个不同领域:谋生、安家、教育年轻一代、参与宗教实践、参与社区活动。他们从英国人类学家W.H.R.里弗斯的著述里获得了这种分类方式。里弗斯提供这些类别作为调查现代社会以及那些所谓原始社会的全面的公式。尽管林德夫妇武装了新的理论框架,但《转变中的中镇》的论证基本上证实了《中镇》一书得出的结论。与十年前相比,林德夫妇发现“中镇的文化氛围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如果说有什么变化的话,就是中镇所继承的价值观和信仰得以加强,尽管发生了大萧条,尽管政府通过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实施新政而进行了大规模扩张。中镇人仍旧体现了高度的个人主义,强调人们需要通过努力工作来自助,而看不惯政府干预社会、经济事务的价值观。联邦政府开展的社会福利项目和就业项目对当地生活造成的影响,似乎令他们感到不安,并对其背后的价值观心怀疑虑。在过去的十年,宗教活动虽然看起来基本上没有变化,但依旧很重要。虽然经济条件限制了一些人的休闲消遣,但消闲的内容与意义并无重大不同。社会经济阶级地位的不同导致体验的差异,这在20世纪20年代的曼西就很明显,而在大萧条的经济动荡中这种情况只会加剧。

林德夫妇对书名的选择令人费解。“转变”这个词掩盖了这本书对价值观和世界观延续性的强调。这本书的副标题“一项文化冲突研究”提供了线索。在这本书各处,林德夫妇注意到所继承的理想与日常经验的差距不断扩大,并在结尾一章中表明两者的调和不可避免,尤其在新一代人已经成熟起来的情况下。对林德夫妇而言,信念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如此明显乃至预示着向新秩序的转变。这种新秩序可能会对政府激进主义、努力解决不平等问题的尝试更为开放。

《转变中的中镇》的文化意义与其说是源于对这本书的直接反应,不如说在于它加强了人们关于印第安纳州曼西市作为美国代表性社区的观念。有关中镇的前一本书获得了广泛关注是因为读者认为它是对典型美国社区生活的描述,后一本书则确保了这个位于美国中部以本地出生的白人为主的基督教小城市能够在这些方面继续让人们进行了解而因此值得后续研究。20世纪中叶,曼西发挥着大众测试市场的作用。商家把新产品引入这座城市,设想如果一种洗涤剂或新家电在曼西反响积极,那在全国市场上也会如此。本着同样的原则,新闻工作者也总来这座城市访问,亲自寻求对大众情绪、看法的理解。

即使在21世纪,研究者和新闻工作者还是会回到这座城市来评估美国的社会、文化趋势。学者们认为,林德夫妇及其后来的研究者积累的大量资料让它成为极具吸引力的研究点,既可以评估当前的社会趋势,又能探索历史方面的发展。甚至有一些学者致力于纠正之前研究中对非洲裔美国人的忽视。对记者而言,中镇视角提供了一种赋予报道更大类型代表性的方式,而在一些情况下提供了一种方式让报道可以来衡量这个国家工业中心地带的衰落——这是最初吸引林德夫妇来到曼西的制造业繁荣的反面。

因此,《转变中的中镇》与它之前的一本书一样,有两方面的价值。它极为详细地描述了一个社区在充满剧烈社会文化变迁时期的日常生活。这种叙述还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调查来对这个社区历时一个世纪的变迁做出追踪。仔细阅读,并且放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盛行的关于文化、权力和资本主义的争论的背景下,可以发现,这本书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关于美国文化、国家认同的假设以及形塑这些假设的思想潮流。即使有关这座城市典型性的说法无法维持,林德夫妇对曼西的第二次研究仍值得关注。

(节选编辑自本书序言)


书籍目录

序言/詹姆斯·J.康诺利

致谢

前言

第一章    重访中镇

第二章    谋生

第三章    X家族:一种经营阶级控制模式

第四章    大萧条时期照顾失能者:社会变迁的参照点

第五章    安家:私人调整的舞台

第六章    教育年轻一代

第七章    消闲

第八章    宗教

第九章    政府机构

第十章    获取信息:新闻界

第十一章  保健

第十二章  “中镇精神”

第十三章   中镇处于十字路口

附录一  城市规模:1925—1935年

附录二  中镇繁荣期和萧条期的金融机构

附录三  表格

索引

译校说明


          

图片及内容来源: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