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9月18日举行的高研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中,2013级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徐发秀同学作为老生代表发言,她感慨而深情地回顾了自己在高研院一年来的学习经历、成长蜕变和体会收获,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建议,赢得了在座领导和师生们的热烈掌声。3US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我叫徐发秀,是高研院文艺学专业硕士二年级的学生,来到重大一年的时间。今天我真的很高兴,因为我们终于有学弟学妹了,我们终于不再孤单了。欢迎各位新同学来到高研院学习,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了。
能够在这里做这样一个发言,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同时也非常的恐慌。荣幸是因为我可以代表13级同学与各位新同学做一次交流,是因为我可以在这里侃侃而谈一番我的经验;恐慌是因为其实我代表不了任何人,我只能代表我自己,而所谓的经验之谈也不过是我或浅薄或无知的想法和感受;恐慌是因为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懦弱的人,害怕一切有困难的事情,比如在公共场合发言。但是我今天还是愿意选择站在这里,是因为,对于一个懦弱的人来说,战胜懦弱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断挑战自己去做那些你不敢做的事情,那些你害怕的事情,那些看上去有困难的事情。所以,我想对自己说的是,今天,我又一次战胜了自己,而我想对在座的各位新同学说的是,很多时候,战胜自己可能是一件比战胜别人更为重要的事情。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将自己与他人作比,时时想着如何战胜别人,可能会忘记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在你们正式进入高研院的这一天,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也想问渡过了一年研究生生活的自己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读研?“为了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为了拿到更高的文凭”,“为了以后找一份更好的工作”,或者说,“我就是喜欢在学校里读书”。的确,这些理由都对,但是又觉得少了点什么。
今天,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谈谈我们为什么要读研。在生活中,常会听到这样的两种论述,一种是某某的本科学校很好,所以他考上北大很正常,似乎只要身边的环境好,自己便可以做成一切事情;另一种则是某某的本科学校非常差,但是他很努力,所以他考上了北大,似乎只要自己够努力,便可以做成一切事情。在这样的两种论述里,我们把环境和努力放到了一个二元对立的位置上,并忽略了连接二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布迪厄所说的“惯习”。或许在这里引用这个概念并不是十分的恰当,但正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事实上你们选择来到或者说能够来到重大高研院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你们的惯习所决定的。惯习大到决定我们过什么样的生活,小到决定我们吃饭的动作走路的姿势。对于处于同一场域中的群体来说,整个群体的惯习看上去是相对稳定的。而对于场域内的个体来说,尤其是一些“不安分”的个体,则会倾向于如何叛离或者改变群体的惯习。比如年轻的我们,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们想要改变自己、想要过另一种生活、想要发现另一个世界、想要获取一种新的惯习。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仅仅依靠一己之力想要获得新的惯习,无疑是太难了。
而学校是这样的一个场域,在这个场域内,它会提供给我们一条相对容易或者说相对快捷地获取新的惯习的途径。当然,前提是你内心有着脱离旧的惯习的愿望或是欲望。在一所好的学校读研,你可以接触到在你专业领域内具有较高水平的人,在他们的影响之下,你会较容易地脱离旧的惯习。相比社会,在学校,资源会比较平等的分配到每个个体身上,每个个体会相对平均地享用这些资源。再者,在学校里,你会有较为充裕的时间用来改变你的惯习。所以说,请你们珍惜来到这里的机会,好好利用这里的资源。不要用正确的方式浪费时间,不是像个机器人一样按照学校的安排走完所有的流程就叫做读研究生,我们需要用心去感受、用脑子去思考、用手去实践、用眼睛去发现、用耳朵去倾听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不然即便就是在一所好的学校读研,也很难改变我们的惯习。请让我们记住,我们读研不仅仅是为了最后拿到那张硕士或博士文凭,而是为了成为我们想要成为的人。
《旧约》里最让我震撼的篇章是《出埃及记》,先知摩西在耶和华的指引下带领在埃及饱受困苦和欺压的以色列人,寻找传说中宽阔的流着牛奶和蜜的迦南美地,一路上他们遭遇了重重的困难,但是他们没有忘记自己最初的信念,最终花了四十年的时间,找到了上帝应许之地迦南。我想提醒各位新同学也想提醒我自己的是前行的路上不要忘记我们的初心,当我们习惯了每天重复同样事情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变得麻木,会忘记我们为什么而出发。初心固然重要,梦想固然重要,但梦想的实现需要一步步的计划和不懈的坚持,需要学会控制自己和管理自己。自由远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在想做什么的时候可以克制自己不做什么,而是在不想做什么的时候可以坚持去做什么。
如果要描述我读研一年的感受,那应该就是痛并快乐着吧!在我写不出一篇像样的读书报告的时候,在我几乎每次都拖后腿才能交上一篇课程论文的时候,在我怎么看都看不懂一本书的时候,我很多次的问过自己:我为什么这么笨?我为什么这么差?我为什么要读研究生自己给自己找不舒服?但就在这样不断的否定中我坚持了下来。因为,我发现当我一次又一次的战胜了这些困难的时候,那种兴奋就像是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我想,痛并快乐着就是一种幸福的感觉吧。当你们来到高研院的时候,请你们做好吃苦的准备,也请你们做好享受幸福的准备。或许幸福并不仅仅存在于我们终于完成某件事情或实现某个梦想的那一刻,它存在于每一个我们为梦想而努力奋斗的细节里。
高研院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它就像是一道彩虹,有着多样的色彩。在这里,你可以去听听带着孩子式纯真的唐杰老师讲讲理想国、跟他学学德语;你也可以去听听具有完美主义者特质的李广益老师讲讲乌托邦;你还可以去听听有着高研院最帅男老师之称的张楠老师讲讲如何做一个好的社会调查;或许你还可以去听听“即便学生虐我千万遍,我依然待学生如初恋”的陈颀老师从法律的角度讲讲窦娥到底冤不冤的问题,或者你应该去听听潘妮妮老师的课,感受不一样的女博士的美丽和智慧,再或者找李为学老师听听他讲老庄、再跟他谈谈生死问题……还有很多这样的老师,在此我无法一一列举。其实说这么多,想告诉大家的就是,来到高研院就不要再仅仅局限于你的专业、局限于你的导师。在这里,就要尽情发掘你的兴趣点,找你喜欢的老师谈论你想谈的所有问题。我们即便做不到打通文史哲的宏大视野,至少也应该涉猎专业外的其他领域,了解他们在做些什么。希望你们在这里尽快地想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在做什么,我们该做什么,我们想做什么。
如果说我在高研院这一年有什么大的变化,那就是我开始思考和阅读了。突然发现像本科时那样每天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其实是一件最容易的事情,因为在我过去的一年里我发现不读书根本就不敢去上课。也正是在这一年里,我才真正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我想,博尔赫斯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图书馆每一个阅读的人都是自由而平等的:不管是乞丐还是富豪,是七旬老翁还是幼稚孩童,在读书时候他们都是平等的。也正是在读书的时候,人的灵魂会脱离身体而获得真正的自由。既然很多时候我们没法那么容易地做到身体上的自由,那就让我们尝试从看上去较为容易的灵魂的自由开始,把阅读当成是我们庸常生活中的英雄梦想。阅读让我们明白每个人都应该是自由而平等的,阅读让我们明白民主并不是一人得到一张选票就叫做民主;阅读让我们明白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我们去往何处。当我们真正开始阅读的和思考时候,真理离我们也许就不远了。作为一名研究生,一名人文或社科类的研究生,我们需要学会阅读。这是一个凛冬将至的时代,我不知道当漫漫长夜来临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安然度过并迎来下一个长夏。或许,我们应该通过阅读了解这个世界,了解这个社会,了解这个国家,了解我们身边的人……或许这是我们现在能为这个时代所做的吧。
未来的十年或二十年,在座的我们各位90后中有人可能会成为学者,希望他那时有作为一名知识分子该有的操守,以真理为标尺而不是金钱。我们中也有人可能会成为商人,希望他那时除了挣钱还有道德和底线。我们中还有人可能会成为官员,希望那时他不滥用职权不施恶于社会。希望十年二十年之后,在座的我们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普通人,可以不变坏,不欺软怕硬,不趋炎附势,不世故麻木,做一个鲜活而有良知的人。希望那时我们还有梦想,有希望,有爱,能够自由而澄澈的活着。
最后,祝各位新同学在高研院学习愉快。愿你们坚持,愿你们自信,愿你们真诚,愿你们勤奋。我相信天道酬勤,功不唐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