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体育博彩平台

重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师依据自身学术兴趣自由组合为“全球古典语文学”“文学-人类学跨文化研究”“美学与文艺批评” “科幻文学与科技人文” “东亚汉籍文献研究”“文艺复兴与文明互鉴” “古典文献的数字人文理论与方法研究”等七个学术集群(academic cluster),并成立了相应的七个研究中心,开展着眼前沿、质量并重、跨学科特色鲜明的教学、科研和公共服务。研究生(以及专业分流后的中文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入学后,在导师(或学业导师)指导下,开展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写作,并参与各集群/中心学术活动,协助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在师生共同体的良好氛围中成长。



“美学与文艺批评”学术集群


负责人:金浪

集群成员:金浪、阮芸妍、石磊、张振、石绘、崔文骏


美学作为现代文艺观念的深层内核,向来是文艺理论中最繁难抽象的领域,而文艺批评作为理论话语围绕文艺作品的具体开展,则始终是文艺事业最富于创新活力的实践领域。将二者进行联结,并非对文艺中最抽象领域与最具体领域的简单并置,而是致力于在普遍与特殊的辩证运动中推进对现代文艺的历史反思与理论创新:一方面,经由美学与文艺批评的互动视野,考察美学经由文艺批评凝聚的社会势能,重思美学对20世纪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深度介入;另一方面,从美学与文艺批评的互动视野出发,重建美学的社会关怀,关注文艺批评的美育功能,以美学赋能当前文艺评论的理论创新。



“全球古典语文学”学术集群


负责人:万曼璐

集群成员:黄瑞成、龚泽军、万曼璐、钟融冰、刘光洁、肖馨瑶


主要开展语音和音韵学、词汇和词形学、语义和语用学研究,开拓概念语文学新方向,推进古典辞书编纂。至今为止,关于我国古代“正典”(canon)的研究,鲜在概念史视角的关怀下展开。而聚焦“词汇”考据的语言学进路,仍效法乾嘉学派已登峰造极的朴学方法,并未真正涉及概念史研究领域。因此,本集群试图找到德国概念史和传统语文学的结合点,将哲学概念史、史学概念史的理论关怀介入古代文史诠释,所及文献以传世经典为主,但在诠释层面有别于传统思想史(或“观念史”)的方法,转而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被反复论辩、争夺的平行概念或对立概念的思想文化渊源、不同语境下的历史语义变迁。



“东亚汉籍文献研究”学术集群


负责人:袁敏

集群成员:袁敏、彭磊、彭文良、斯维、吴娇、罗宇


面临学术全球化的新浪潮,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研究既要传承传统的路数,也有必要跨出一步——从东亚汉文化圈的视野出发,来观照中国与他者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与知识环流。21世纪以来,东亚区域因为具有多重文化文明连贯性,受到人文学者高度关注。本集群认为,与其将东亚其它国家的汉籍与中国本土典籍置于“彼-此”的张力场中观察,不如将二者纳入同一场域即“东亚汉籍”中切磋琢磨——这也是“东亚汉籍”的题中应有之义。具体而言,本集群拟以苏轼文学及其在东亚(包括在国内与东亚其它国家)的传播与影响为突破口,梳理相关汉学研究学术史,关注汉文化圈中的中国形象建构、有特色的区域形象建构,开展走进世界文学的中国古代文学文献研究。




“科幻文学与科技人文”学术集群


负责人:李广益

集群成员:李广益、刘琼、孙旭、余昕、刘洋、刘安琪


在当代,离开科技谈论“人”或“人文”,探讨人的本体存在、主体体认、身心感觉和共同体经验,是无法想象的,而从科技切入人文议题,将经典和前沿问题放在生产方式、再生产方式、社会关系、观念或意识形态、人与自然关系、技术应用的复合网络中审视,是研究真问题和真研究问题的逻辑必然。因此,本集群拟以业已具备较好基础和声誉的科幻文学研究为起点和先导,开展多元一体的科技人文(techno-humanities)研究。广涉科幻文学、科技艺术、新兴媒介、工业文化、生态农业、自然教育等现象和对象,并寻求科技史、科技哲学、STS、批判理论等思想资源的支持和联动。



“文学-人类学跨文化研究”学术集群


负责人:孙旭

集群成员:孙旭、代启福、王瑞静、余昕、梁文静、宋玉


全球化不断引发社会变革、文化交融、文明冲突和人群共生,本集群旨在从文学和人类学的双重视域切入这一图景,对国家建设、生态变迁、民族发展、边疆的流动与重塑等进程中个人和社群多元的实践感、地方感、宇宙观、世界想象和人生理解展开细致研究。上持宏观社会史视野,重审国家建设与民族认同的建构历程;中走地方路径,关照边疆与内地、国内与域外;下探个体生命、思想/情感结构。

为达致这一目标,本集群将整合文学和人类学的知识脉络,既赋予文学以社会史和跨文化体系的深度与广度,又为人类学培育前/非-科学民族志的对人之情感与思想探知的能力,推动跨学科的人文探索,培养兼具人文关怀、文学素养和跨文化共情的研究者,形成文学研究与人类学研究的新视角、新理论和新方法,在寰宇视界中深化对中国文明与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变迁的理解,促进不同文化、不同文明间的理解和尊重。

因此 ,本集群将主要在以下(不限于)领域展开探索:民间文学与文学人类学的理论方法;旅行文学与边疆文艺创作;民俗活动与民族文化转型;生态文化与地方经验感知;文学书写、非虚构与民族志比较研究;海外文学与文化。




“古典文献的数字人文理论与方法研究”学术集群


负责人:杨新涯

集群成员:杨新涯、魏群义、王英、王彦力、许天才、史丹、涂佳琪、唱婷婷


中华文化历经千年洗礼,众多记载着历史知识与文明印记的古典文献流传于世,并且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古典文献得以被有效保护和收藏。对古典文献进行永续保护和挖掘分析,关乎整个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数字人文作为人文领域的新兴研究方法,正在改写人文领域的游戏规则,运用数字人文方法和思路的古典文献研究和推广将是未来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本学术集群以古典文献作为研究基础,利用数字人文方法论,研究数字时代下古典文献的数据存储,探索古典文献数据的采集存储标准,促进古典文献的保护与传承、构建系统化的管理模式。



“文艺复兴与文明互鉴”学术集群


负责人:肖馨瑶

集群成员:黄瑞成、李广益、刘琼、肖馨瑶、石绘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是上承古典传统、下启现代世界的关键转折期,对它的研究可溯及古希腊罗马的智识传统,也关涉早期近代以来的文明大分流和悠长的古典接受史。本集群以欧洲文艺复兴这一“全球化世界的黎明”为切入点,将关注西方文明的视野从时间上的“古今勾连”扩展至空间上的“文明互鉴”,围绕文明史视域下的西方文学与思想、中外文学关系、中外文明互鉴等方面开展研究,探索具有“中国灵魂”的学者在世界文明叙事中可能的贡献。